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100个实用技巧

时间:2024-03-06 19:22:53   作者: 1111111

(1) 坐在快速行驶的车上,在转弯的时候,会感觉向外甩,这是离心现象。

(2) 指甲剪、剪刀、镊子的工作原理,是杠杆。

(3) 人们使用的镊子、筷子、剪刀等。

(4) 汽车刹车后不能马上停下,火车上的乘客向前倾倒。

(5) 施工时用一重物,看其是否与墙平行。

(6) 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7) 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8) 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9) 早晨太阳斜射入大气层,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实际上发生散射的蓝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有遇到微粒的蓝光、紫光还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中午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东西(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刺激得人不敢睁眼睛。傍晚太阳光要照到我们身上需穿过比中午几乎厚三倍的大气层,而且清晨的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阳光穿过它时,其他色光许多被吸收、折射或反射了,只有红光以巨大的穿透力,顽强地穿过大气层、水蒸气来到地面,在此其间,大部分蓝紫色光都被折射在大气层及水蒸气里,而到达地面上的太阳光大部分是红橙色,所以太阳看上去是红的。

1. 切菜磨刀后切得快,即相同压力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2. 烧水气泡上升越来越大,即随深度减少水的压强减小。

3. 饺子煮熟了会浮到水面,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浮力变大。

4. 揉面会疲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 剪子把越长件东西越轻松,杠杆原理。

热学

1. 磨刀刀变热,即摩擦生热。

2. 相同火力,压力锅可以将水加热到一百摄氏度以上普通锅却不能,即,水的沸点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通常我们所说的水的沸点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3. 用蜡烛不能加热水,用煤气却可以,即加热功率大于散热功率时方可加热。

4. 冬季煮汤窗户会出现白色的雾气,即热空气遇冷玻璃液化为小水滴。

5. 煮汤时水不断变少油却留了下来,即油的沸点高于水。

6. 微波炉加热鸡蛋蛋黄先熟,即微波使内部分子碰撞。

电学

1. 电磁炉可以加热食物,动磁场产生电场。

2. 电饭锅可以设定各种程序,即功率不同单位时间产生热量不同。

3. 老式电磁炉多必须采用铝锅,即电磁的良导体。

4. 煤气泄漏后不要点灯,防止开关闭合产生电火花引起火灾。

5. 不要用湿手拔插插销,水(纯水除外)是电的良导体。

生活中的

1. 晾衣服保持通风,加速蒸发。

2. 吹肥皂泡五颜六色,光的折射。

3. 湖水倒映着美丽的白帆,光的反射。

4. 夏天吃雪糕周围有白烟,液化。

5. 热的汤不能喝水却能喝,沸点不同。

6. 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不同。

7. 氢气球飞上天,浮力大于重力。

8. 放二踢脚大地振动,声音靠波传播。

9. 夏天管子出汗,液化。

10. 电线采用铜芯,铜是仅次于银的电的良导体。

11. 电池不会电伤人,电压每节 1.5V 远小于安全电压 36V。

12. 针管可以刺入皮肤,木棒却很难,压强不同。

13. 自行车换带,增大摩擦力。

14. 自行车车灯,摩擦生电。

15. 风力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6. 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行,低摩擦力。

17. 跷跷板,杠杆原理。

18. 筷子,杠杆原理。

19. 滑冰,减少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

20. 擦汗,毛细现象。

21. 鱼缸抽水,虹吸现象。

22. 指甲刀,钳子,瓶起子,撬棒,杠杆原理。

23. 星星闪烁,筷子折了,哈哈镜,放大镜,老花镜,近视镜,光的折射。

24. 镜面反射,黑板反光,月亮发光,雪后天亮,夏雨过后夜间亮者为水暗者为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284905294@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